近期,小编遇到了一个老年人被“代理退保”中介欺骗,导致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案例,具体怎么回事呢?
24年年底,小编的同事接到了一位70多岁的吴先生来电,表示自己两周前住院,现已康复出院,询问公司,能否恢复退保保单效力后报案理赔。客服人员查询后告诉吴先生,他的保单在一个月前,已经通过其授权的人员,通过反复投诉的方式,办理了全额退保。因保险合同已解除,此本次无法帮其申请理赔。
老人听后非常生气,直呼自己上当受骗了。在客服人员的耐心询问下,才得知事情的真相。
原来,一个多月前,吴先生刷手机短视频时,刷到一则“若您遇到以下情况:误导性销售、不愿继续缴费、长期断缴、退保金额偏低,请联系我们进行咨询……”广告。吴先生想,自己已经投保医疗险多年,随着年龄的增加,保费也有相应的上升,如果能退掉,重新投保更便宜的保险,自己也能节省一点保费。于是联系了广告上中介的电话。
对方声称,可以帮吴先生把现在的保单全额退保,并在退保金到账后收取30%的代理费,后续再介绍吴先生其他性价比更高、保费更低的产品。于是,这个中介利用维权的幌子,诱使吴先生进行授权委托,捏造吴先生年纪大,不了解产品等理由进行恶意投诉。保险公司考虑吴先生年纪较大,出于人性化服务考虑,给吴先生办理了保单的退保退费。
但在吴先生支付了30%的代理费后,中介人员却以吴先生年纪较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暂无合适产品为由,并未给其推荐合适产品。本次吴先生住院费用1万余元,本可以申请理赔,现在也落空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此,小编提示广大消费者,以案为鉴,勿信“代理退保”宣传,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非法“代理退保”行为挤占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全国及各地均开展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各地及时查处了一批案件,震慑了不法分子,通过检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现,各地监管也针对“黑产退保”现象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如下方图示)。但广大保险消费者也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主动远离“代理退保”黑产陷阱。
那么,消费者应该怎么预防被“退保代理黑产”欺骗呢?小编觉得,要做到“遇事沉着三注意,防范骗局有武器!”
第一,注意增强依法维权意识,警惕高额诱惑,面对“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等宣传,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勿盲目轻信。遇有保险消费争议时,应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如:保险公司的官方服务平台、官方投诉电话反馈,也可通过监管热线、申请行业调解,提起仲裁诉讼等,通过合法合规渠道反馈。
第二,注意退保后保险保障缺失风险。消费者要擦亮双眼,在退保前,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尤其是年龄大、身体状况有变化的消费者,退保后可能很难再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要是觉得保单真的不合适,可以考虑做保单优化,在保障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查漏补缺,而非“一退了之”。
第三,注意留取相关的证据,积极向有关机关提供线索。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请及时留存相关证据线索,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可通过正规渠道向监管部门反映,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