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大学毕业后通过借款筹集了一笔资金进行创业,但最终因疫情影响及经济环境问题,没坚持多久就创业失败,无力偿还债务,每天为了还债忧心忡忡。某天小陶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了一段直播,直播中“法务咨询”“优化债务”“免罚息”等字眼令他怦然心动,主动联系了主播。
该主播自称“专业律师”,在了解小陶的情况后,表示可以为小陶处理债务问题,但要小陶先支付500元的定金,事成之后再付1000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陶还是先交了定金。随后该“律师”要求小陶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码、具体住址,甚至是银行卡卡号、密码等及其私密的信息。这位“律师”拍着胸脯保证不辱使命,会为小陶向平台沟通处理债务,关键时刻会帮小陶好好“包装材料”,让小陶等好消息。
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小陶向该“律师”了解沟通情况,对方都以“在沟通,别着急”“你的事儿有难度”等话语搪塞小陶,最后甚至不再理睬小陶。一方面小陶害怕若自己继续对该“律师”穷追猛打,会惹恼对方被其报复;另一方面小陶被债务压的喘不过气,也无力再去联系该“律师”进行“维权”,最终落得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作为金融消费者该如何防范落入“黑灰产”陷阱?
一、树立理性消费观,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各大金融机构的教育课堂、消保专栏等了解金融知识,认知风险,防范金融诈骗、非法代理维权等行为。
二、注意保护信息安全,切勿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不要访问不正规的、高风险的网站,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邮件和链接,警惕并自觉远离黑灰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