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费者,买了医疗险之后,往往觉得,只要看病自己花了钱,就能找保险公司理赔,忽略了保单“免赔额”问题。
等到理赔结果出来后,才发现实际赔到手的钱比预期的要少,甚至可能没拿到一分钱。那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设置免赔额呢?
一、什么是免赔额
免赔额,通俗来说就是免赔的额度,由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事先约定,损失额在规定数额之内,被保险人自行承担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的金额。
因为免赔额的设置,保险公司免去了小额索赔,赔付款得到一定控制,从而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与此同时,随着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降低,被保险人要缴纳的保费也随之降低。
所以免赔额条款在财产险、健康险和机动车辆保险中得到广泛使用,是国内外保险行业的通行做法。
除了有免赔金额的限制,部分医疗津贴险,也会设置免赔的天数。
二、保险公司为什么要设置免赔额
具体来说,免赔额的设置除了为了提高理赔金额的门槛,控制理赔率,节约一些赔付成本以外,小额理赔件发生率较高,案件数量较多,也会间接增加保险公司的理赔运营成本,保险公司为处理案件所花费的接报案、审核、调查、理算等服务的运营成本也计算入保单的保费定价中。
相对应的,设置免赔额的产品保费往往低于不设置免赔额门槛的产品保费,相当于消费者自己承担一小部分小的风险,少出一部分钱,把不可承受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符合保险本身“风险转移”的本意。
三、关于“免赔额”一些概念
(一)“年免赔”
指的是在保障期内,保险公司无法理赔的金额,例如一些重疾医疗险、防癌医疗险、惠民保险等产品,都会设置年免赔额。
市面上有一些每个月只要交几块钱的健康险产品,虽然价格较为实惠,但此类产品的年免赔额通常设置在5万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一次疾病,医保承担之外的费用,超过5万元,保险公司在扣除免赔额之后赔付。
另外要注意,如果单次理赔金额没有达到年免赔额,理赔的金额会是“0”,但可以计入年度免赔额,也就是说若本保单年度内再发生理赔金额,超过的部分则可以正常获得赔付。
(二)“次免赔”
是指次免赔额是单次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予理赔的金额。
也就是说,被保险人生病后,每次产生的医疗费用,都需要扣除次免赔金额,免赔额之外的部分才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
常见的门急诊医疗险,会设置单次100-200元的免赔额,避免过多的小金额理赔。
(三)“免赔天数”
意外险和医疗险有免赔额的说法,但是住院津贴类保险,是按住院天数来赔付的,和实际花费无关,所以这种产品的免赔也是按天数来计算的,大多为3天。
比如,某客户买了住院津贴保险,津贴额度是200元/天,免赔天数是3天。半年后他住院了,符合理赔条件。在医院一共住了10天,保险公司会按照(符合理赔要求的住院天数-免赔天数)*津贴日额,这位客户本次能获得(10-3)*200,即1400元住院津贴赔付。
搞懂了这些,相信消费者在选在医疗险、重疾险等健康险时,会更好地判断,更了解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