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痒”,你首先想到什么?
隔靴搔痒、气得牙痒痒、无关痛痒、痛点痒点……这些其实都是用了“痒”的引申义。
而“痒”最原始的本意,是指“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
痒究竟是不是痛觉,为什么越挠越爽……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01
痒,是微微的痛觉?
痛觉是我们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能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疼痛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辅助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但有一些情况,比如蚊虫叮咬可能不会产生痛觉,这时就需要一种提醒及防御机制,于是“痒觉”就产生了。
起初,科学家们认为痛觉和痒觉是同一种形式,共享一个神经传导通路,认为:“痒觉”是一种“微微的痛觉”。
直到科学家通过移除老鼠身上的GRPR(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痒觉受体的基因实验,发现老鼠的痒觉消失但痛觉依然存在,说明痒觉并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痛觉,而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02
挠痒,为何会有快感?
当我们感到疼痛时,身体会产生本能的缩回反射。
试想一下如下场景: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锐利的物体时,你肯定会有一种把手缩回的强烈欲望。
然而痒感则会把注意力引向而不是带离皮肤,从进化源头上其实很好理解这件事。
搔挠是去除昆虫和寄生虫的好办法,与缩回反射比,靠近观察和抓挠更能有效去除身上的昆虫。
抓挠的物理作用是一种诱发疼痛的行为。
在抓痒的时候,指甲的刮擦会使我们的皮肤感受到低于疼痛阈值的疼痛,所以我们不会痛。
但这些轻微的疼痛可以暂时分散皮肤所受到的刺激。
而且,在这些疼痛信号到达大脑时,我们的大脑还会释放血清素来进行应对。
血清素我们之前提过,它们被认为是“快乐激素”,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感觉。
在血清素的众多功能中,“情绪调节”是一个主要的功能。
抓挠可以使我们体内的血清素水平升高,而血清素的水平越高,我们的精神状态就会越积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抓挠皮肤后会感到满足。那种兴奋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很不错,还想继续挠,这样大脑就能分泌更多的血清素。
因此,反过来,满足感也是促使我们更加想要挠痒痒的原因。
03
除了抓挠,还可以这样止痒!
挠痒固然爽,不然也就不会有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痒痒挠了。
痒痒挠又名“不求人”、“老头乐”,在古时,它更规范的名字是搔杖。
传统的吉祥之物“如意”的起源,也和痒痒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笏板和搔杖的结合物,因其可以帮忙搔痒、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止痒也有了更多选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局部冷敷
通过降低皮肤温度减轻局部的瘙痒感;
◂外用药物
比如外用炉甘石洗剂、樟脑软膏等清凉止痒的药物可以止痒。如果是过敏性的炎症性皮肤疾病,还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止痒;
◂口服药物
内服止痒的药物,比较常见的是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都是通过阻断组织胺这种致痒的介质起到止痒作用。
写在最后
除对症止痒外,最重要的是寻找瘙痒的病因,常见的相关内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可以引起瘙痒。
此外,肝脏的胆汁淤积也可以导致体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瘙痒。
所以止痒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