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措施。
狂犬病典型临时症状:
恐水、恐风、恐声、呼吸困难、口水变多。
狂犬病世界分布:
亚洲特别是南亚和东亚是全球狂犬病疫情最重的地区;中国狂犬病报告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于世界第二位。
狂犬病潜伏期:
人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后,短则一周之内发病,一般1-3个月发病,时间长可能潜伏1年以上。
接触等级
Ⅰ级:无暴露,有接触未受伤,完整皮肤接触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处置。
Ⅱ级:轻度暴露,受伤没有出血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严重暴露,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 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狂犬病疫苗。
03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
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
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不要忽视非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猫抓热等其他感染:
动物致伤造成的伤口是破伤风高风险伤口,处理过程中均需对破伤风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狂犬病暴露后对应的破伤风风险分类:
文章来源: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