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就是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就是平时说的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就是平时说的脑出血。
通常医学界把容易得中风的因素称为中风的“危险因素”,把容易发生中风的人称为中风的高危人群。
几乎90%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60岁以上发生的机会就更多了,而我国脑卒中的平均年龄为65岁。
具有下列倾向的,都比一般人容易得中风。
高血压
7成以上的脑卒中发病跟高血压脱离不了干系,所以应保证血压稳定达标。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核心环节,降压一定要达标。
①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② 冠心病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
③ 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④ 老年人舒张压不要<70mmHg,否则可能有低灌注表现,如乏力、眩晕、嗜睡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⑤ 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脏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⑥ 单纯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30mmHg,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40mmHg,否则有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脑血管,特别是微血管病损,增加了动脉化和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测血糖。平时多吃含膳食纤维的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和燕麦等,可延缓胃肠道吸收糖分,与此同时,应远离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食物以及甜食。
高血脂
一般血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此类人是中风的高危人群。
血脂轻度升高时暂时不需着急用药,从生活方面干预,如控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以及高盐食物摄入,多吃能降血脂的豆类豆制品、燕麦或洋葱等;
保持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保证有足够睡眠,调整好情绪。
若经过生活干预6个月血脂仍然控制不理想,需听从医生建议合理用他汀类调脂药。
吸烟
香烟不仅仅伤害肺部和胃黏膜,而且也是引发中风的高危因素。
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脂类物质在动脉内壁沉积,从而引发中风风险。
吸烟者脑中风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停止吸烟,危险随之消失。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3%~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和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超重
身体越肥胖,患中风的风险就越高。体质指数是评判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体质指数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尽量把体质指数控制到18.5~23.9。
调整好饮食,远离高油和高糖分食物,一顿饭吃7~8分饱。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5次。
心脏病
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都不同程度的减少了脑血流量,容易形成心脏微血栓脱落,使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尤其是心房颤动会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心房颤动导致的脑卒中死亡率较高。
嗜酒和滥用药物
嗜酒可引起高血压、心肌损害。
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比不喝酒者高三倍。有些药的滥用也会引起脑中风,尤其是可卡因和其他毒品。可卡因能引起血压升高诱发脑出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6μmol/L时应予干预。一般人群以饮食调节为主,也可采取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家族史
有中风家族史者。与高血压病一样,脑血管病具有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脑血管病史者,则本人要比一般人容易患此类疾病。
若想要降低中风发作风险,应稳定好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等指标,去除一切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必要时需接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