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_START
HEADER_END
头条 > 健 康 > 正文

吃隔夜黑木耳被送进ICU!!背后真凶,不容小觑!!

2022-04-25.众安健康

对于黑木耳这种食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如果你关注新闻,会发现它每年要“毒倒”不少人。

前段时间,又有人不幸中招了。



(来源:财经网)


类似新闻随手一搜就能找到。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杭州日报)


这些新闻里面,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关键词:

隔夜、长时间泡发。


这就导致很多看得不认真的人认为,

黑木耳泡久了会有毒。


如果你也这样以为,那就错怪黑木耳了。


黑木耳之所以变得危险,

和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有关。


一、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是一种超耐高温的毒素,
即使用沸水煮一小时也无法破坏,

所以日常的烹饪方式难以使其失去活性。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代谢所产生的毒素,而非黑木耳自然产生。


这种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很容易在食物的表面生长。


不过,椰毒假单胞菌想要大量产生米酵菌酸,需要满足4个严苛的条件:


温度、湿度、酸碱度和盐度。


★和米酵菌酸不同,椰毒假单胞菌本身不耐高温和低温,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6℃—37℃,其中26℃最容易生产米酵菌酸;


★只有在一定湿度的环境下,椰毒假单胞菌才能够大量繁殖;


椰毒假单胞菌在酸碱度5-7之间容易生长,酸碱度小于5时无法生存;


★椰毒假单胞菌怕盐,在腌制品中不会出现。


米酵菌酸拥有着毒效快、毒性强的特点。


如果食用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最快30分钟就会出现症状,

轻者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全身无力,




严重者会出现皮肤黄染、肝脏肿大、呕血、血尿、皮下出血、抽搐、休克、甚至是死亡。


更可怕的是,米酵菌酸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一旦中毒,只能通过血浆置换来稀释体内毒素。


二、黑木耳中为什么会有米酵菌酸?


我们常吃的黑木耳一般都是干货,

因为干燥的原因,上面比较难有椰毒假单胞菌存活。


但是,如果在黑木耳泡发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不干净,


比如周围有附着椰毒假单胞菌的不洁食材,

又或者是盛放黑木耳的器具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再加上当时恰好温度处于26℃—37℃,


经过长时间的泡发,就可能导致椰毒假单胞菌大量繁殖,产生米酵菌酸,


反过来说,


如果黑木耳在泡发过程中不满足上述条件,泡多久都不会产生米酵菌酸。




在生活中,除了黑木耳,


变质银耳、谷物发酵类的食品以及薯类淀粉食,

处理过程不当,都可能会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


相关的事故屡见不鲜: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西市,一家9口因食用酸汤子(一种发酵面食)导致食物中毒。9人死亡;


2020年8月,广东的一家肠粉店发生了食物中毒,5人送医,1人死亡;


2014年5月,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食用了汤圆(吊浆粑)中毒事件,造成6人死亡。


背后的罪魁祸首,无一例外都是米酵菌酸。


三、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有学者做过统计,在1953-1994年,我国先后在16个省份,发现了545起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

平均病死率高达41.80%。


米酵菌酸导致的食物中毒死亡率高,

我们需要重视,但完全不必恐慌。


前面就提到,

食物中米酵菌酸的产生比较苛刻。


需要食材在处理的过程中恰好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同时温度、湿度、酸碱度和盐度刚好符合条件。


正是因为它罕见,所以每次被报道,才会“骇人听闻”。


此外,不少人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无法完整地将缘由讲清楚,

传到最后就成了谣言:




“黑木耳泡久了有毒”、

“酸汤子吃死人”。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就不用担心米酵菌酸中毒的事情发生:


★食材受潮或者变质了,比如黑木耳有种黏糊糊的手感,不要再加工食用;


★不要把需要浸泡、发酵的食材放在变质的食物旁边,记得清洁盛放器具;


★黑木耳、银耳等需要泡发的食材,可以选择使用热水、或者放在冰箱中泡发,让椰毒假单胞菌没有适宜繁殖的温度,如果实在不放心,不要泡超过4小时;


★不要自己在家做谷物发酵类的食物,可以在市面上买正规加工的;不要食用新鲜的黑木耳和银耳。


最后,
希望大家可以做好食品安全的防护,

不要再出现类似的事件。


参考文献:

刘秀梅,我国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流行趋势浅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 30(6): 372









文章标签
FOOTER_STARTFOOTER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