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网站,一则记录生活的视频写到:「外婆 83 岁还尿床,老妈说她两句,立刻委屈巴巴地像个三岁小孩」。
视频中的妈妈有些责备:「今天吃多了西瓜,棉被都湿了,还在床上躺着」,而外婆则委屈得一声不吭。
在另一社交平台,也有网友发帖询问「如何跟妈妈说漏尿的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妈妈们一些「奇怪」的举动:
比如出门第一件事总是着急找厕所;卫生间一待就是好久;时常带着备用裤子和护垫;已经绝经,却必须每天使用卫生巾……
不仅在生活和出行上有许多麻烦,她们似乎还有些难堪。
那么,妈妈们究竟是怎么了?
这么大了还尿裤子?高发的漏尿问题
这是许多妈妈正在默默承受着的一个「难言之隐」——尿失禁。
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但妈妈们的漏尿却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打喷嚏、大笑、蹦跳、走路…...甚至仅仅是躺在床上,妈妈们也可能会突然感到身下涌出一股暖流——漏尿了。
据国际尿控协会(ICS)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 30.9%——接近三分之一。
对于中老年女性来说更是高发,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尿失禁的可能性比年轻女性高出 2.3 倍。
在全球范围内,亚洲妈妈们的患病率最高。在 29 项研究和 518,465 名年龄范围为 55~106 岁的人的样本量的荟萃分析中,亚洲老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位列第一,为 45.1%。
也就是说,每 100 个人中,就有 45 个人患尿失禁问题。
那么,如此高发的「尿失禁」,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
一般来说,中国女性比较常见的是压力型尿失禁。 根据国际泌尿妇科协会(IUGA)和国际尿失禁学会(ICS)的标准定义,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因咳嗽、打喷嚏或体力消耗引起的尿漏。
从病因来看, 女性尿失禁通常与膀胱或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有关,这种功能障碍通常发生在怀孕或分娩期间,或绝经期间。因此对于曾分娩过,并且正处于绝经期间的妈妈们来说,尿失禁问题尤为严重。
羞愧、难堪、自卑......她们不知所措
漏尿不仅是尿湿裤子这么简单,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尿失禁还会给妈妈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伤害。
没有成年人会坦然承认自己失禁、尿床了,能够照料和控制自己的排泄功能,似乎是一个分别正常的最低边界。
在身体上的后果包括了压疮、睡眠障碍和睡眠质量下降 、尿路感染、跌倒和骨折,这是 65 岁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中有将近 50% 报告其对持续尿失禁有中度至高度挫败感。
没有工作、身体受限的老年人,生活的自尊感来自于「不麻烦别人」和「自我照料」,当尿意无法被控制,仿佛是一记销毁正常生活谎言的耳光。
在一项基于人群的纵向研究也显示,50 岁以上患者心理困扰的发生较为普遍,这种困扰可以促使个人抗拒参加社交或聚会、旅行、运动和其他日常活动,而失禁症状也与性功能障碍、以及对婚姻关系的负面影响密切相关。
像上文中提到,不知道为何尿裤子,也不将其当做一种疾病,没有及时就医的情况在中老年妈妈中非常普遍。
一个以杭州市 50 岁及以上女性为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其受访者中不知道如何预防尿失禁占 41.6%,不知道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占 2.9%,而不知道如何进行盆底肌锻炼占到了 41.3%。从数据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的女性对于尿失禁的治疗和预防都是缺乏了解的。
而家人也可能不懂是怎么一回事,觉得妈妈们是不注意卫生、不懂事、不讲究。
如视频中的老人一样,对病情难以启齿的妈妈们,往往只能尴尬地应对家人的责怪。
一些年轻妈妈尚且羞于在社交媒体提问,或是隐晦地表达着自己的困扰。
受制于传统观念,对于中老年的妈妈来说,主动表达并且寻求帮助就更加困难了。
对于尿失禁的「羞于启齿」,阻碍了妈妈们的及时就医。
2000 年的研究提出,女性尿失禁患者仅有 24.5% 有就医意向[5]。而 17 年的研究仍然显示较低的认知率,仅有 37.2% 的调查者知道尿失禁及其可以被医治,62.8% 的调查者则认为不用治疗或者羞于就诊。
近日,国内有一项调查瞄准了「成年失禁产品」的使用率,发现我国 100 个失禁患者中只有 5 个使用过纸尿裤,远远低于美国、西欧等的使用率。
成人失禁护理用品仅占中国个护市场的 3.7%,远远无法满足尿失禁困扰人群。
但是,事实上,提高认知对于治疗疾病来说至关重要。
有研究发现,对尿失禁的认知情况得分越高,尿失禁患病率越低。因此,妈妈们应当通过正确途径了解尿失禁,正确认识尿失禁,并积极地接受治疗。
「漏尿」不是绝症,也需要心理关怀
虽然普遍困扰着中国妈妈们,但尿失禁并非一种「不治之症」。
治疗方法主要有盆底肌肉锻炼、监督式盆底治疗、阴道锥体训练或生物反馈治疗,以及尿道中段悬吊术等等。
其中盆底肌肉锻炼也就是「凯格尔运动」,是一种在家就可以练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压力型尿失禁患者来说尤其有效。它可以加强盆底肌肉组织,为尿道提供一块「挡板」,来压迫并反射性抑制逼尿肌收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确认膀胱中的尿液全部排空,再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躺下或者坐下。
起初训练时建议选用平卧位,双侧膝盖弯曲,用力抬肛,收缩骨盆盆底肌肉群,也就是找到一种「小便突然憋住的感觉」,坚持 5 秒,然后放松 10 秒,连续十次为一组运动。
(不过要注意,憋尿本身可不是凯格尔运动。)
如果还找不到对应的肌肉,可以尝试将手指放入阴道内,挤压周围的肌肉,从而感受肌肉的紧缩和骨盆的上移。
同时要注意,运动时应当正常呼吸,而不要一直憋气。
建议早上、中午各一组,晚餐前及睡觉前各一组,每天共四组运动。最好是能够做到每天锻炼,并持续至少 15~20 周。
除了正确的身体治疗方式,也需要社会和家庭对于妈妈们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关注。
很多时候,对于身体私密部位的羞耻感,和「不敢麻烦子女」的巨大心理包袱,让妈妈们无法开口表达自己的困难。
而在大部分社交媒体平台中,中老年一辈的妈妈们也是失声的,这让他们更难获取外界的帮助,不少年轻人也无从得知妈妈们正面临着这样一种困难。
心理负担无处倾诉,就可能会演化或加重她们的羞耻、自卑和抑郁情绪。
有研究表明代际情感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同时,也 有研究通过访谈发现,亲友的情感支持能够为尿失禁患者带来安全感,有利于治疗和恢复。
比如,有一些家庭能够体谅老人的思想包袱,照顾她们的情绪和感受。
但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这样做。如在开头提到的视频中,因为「羞耻感」和「不了解」,让一些家人比较难以理解妈妈们的感受。
「母职繁重,情感荒芜」的中老年女性,心甘情愿在一场显而易见的骗局中沉溺,为的就是满足她们长年缺失的情感支持。
作为家人,我们更需要关心妈妈们的心理健康,倾听她们的内心感受并给予支持和安慰,才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
湿掉的内裤、刺激的气味,似乎是无穷无尽地对「老年」的忍受,但其实漏尿只是症状,从来都不是老年的必需品。
观察、谈心、购买用品,都是我们作为儿女家人能迈出的第一步。 让中国妈妈不再害怕「添麻烦」,也不再「羞于启齿」,走出漏尿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
女性多数承担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
女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更高
乳腺癌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点击了解更多↓↓↓
↓↓↓【孕产母婴意外险】↓↓↓